■新華社記者 江宇娟 劉稢
  隨著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(QE)的落幕,QE功過是非如何評價?量寬退出後會否對新興經濟體形成“衝擊波”?這些問題也深受外界關註。
  “QE依賴症”難擺脫
 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,美聯儲共推出三輪資產購買計劃,第一輪旨在維持金融系統穩定,之後兩輪的主要目的則是刺激經濟增長,促進就業市場改善。
  美聯儲前首席經濟學家戴維·斯托克頓認為,量化寬鬆通過壓低長期利率刺激信貸,推高了房價和股價,由此產生的財富效應提振了居民消費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它對美國經濟複蘇功不可沒。
  然而,量化寬鬆讓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從金融危機前的8000多億美元膨脹到破紀錄的4萬多億美元,如何“瘦身”本身就是個技術性很強的問題。從美聯儲的經驗來看,QE執行的時間越長,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越容易患上“QE依賴症”,退出QE的難度就越大。
  新興經濟體今非昔比
  更不容忽視的是,QE還埋下了資產泡沫的隱憂,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。美聯儲政策的轉變將引發國際資本流動的微妙變化,加劇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,也給新興經濟體帶來挑戰。為此,新興經濟體應主動做好風險管理。
  近年來,新興經濟體採取降低經常賬戶赤字、推行經濟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宏觀經濟企穩,並提振了投資者信心,應對美聯儲貨幣政策“衝擊波”的能力也有了長足提高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副總裁朱民認為,當前新興經濟體抵禦金融市場波動風險的能力總體增強,政策準備上也更為充分。
  IMF亞太部門主任李昌鏞也表示,目前亞洲經濟體的狀況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13年5月資本市場動蕩時期相比已有很大改善,外匯儲備得以擴充,負債率有所下降。因此,IMF認為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不太可能導致亞洲出現金融危機。他指出,IMF主要擔心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帶來的融資成本增加,衝擊亞洲地區的房地產市場和加劇債務問題,從而影響該地區經濟增長。
  同時,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析說,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在不同情景下產生的影響也不同。如果美國經濟保持穩健增長勢頭,貨幣政策正常化對新興經濟體及其他國家帶來的總體影響是積極的。但如果市場避險情緒大幅上升,或者市場對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反應無序,那麼金融市場條件的大幅收緊會導致一些國家資本流出、資產價格下降和利率上升。
  我受外部衝擊有限
  李昌鏞表示,和香港、新加坡這些資本市場比較開放的經濟體相比,中國受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影響相對較小,而且中國有足夠的空間來應對可能的負面影響。
  不少專家也表示,由於中國一方面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,另一方面正在將經濟結構由外向型向內需驅動型調整,受到的外部衝擊將大大減弱。
 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表示,我國經濟基本面總體良好,財政金融狀況相對穩健,對外負債以外商直接投資形式的中長期資本為主,外匯儲備充裕,這些因素都增強了我國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。
  他說,QE退出將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中的不穩定因素,可能造成國際資本迴流,也會加劇人民幣匯率波動,造成整個國際金融市場資金成本的變化,並有可能影響企業的財務運作。
  但他同時指出,美國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美國經濟前景良好,有利於改善我國外需環境,而且QE退出是漸進的,其影響將逐步釋放。從積極意義上看,如果美國QE退出過程中一些資本迴流到發達國家,將有利於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。
  (據新華社華盛頓10月29日電)  (原標題:QE撤了,中國仍可從容“應變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h12dhjm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