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評論員 張勇
  公安部對“四難”(門難進、臉難看、話難聽、事難辦)開刀了!昨日,在各大新聞網站的醒目位置,都出現了這麼一條消息:辦戶口時刁難民眾者一律停職追責。這對於不少曾經在辦戶口辦證過程中遭遇過“四難”的民眾來說,公安部此番決心,無疑令人欣慰。
  “可以不開證明的不要讓群眾開證明,可以一趟解決問題的不要讓群眾跑兩趟,可以不回原籍辦理手續的不要讓群眾來回往返。”這是在11月5日召開的全國治安管理工作座談會上,公安部副部長黃明提出的要求。而由此釋放出的信號是,隨著整頓的推進,民眾辦戶口、辦證也許再也不用如此奔波、到處碰釘子了。以凌厲追責將那些製造“四難”的機構和人員關進籠子,民眾辦事才不會碰釘子、遇絆子、被甩臉子。
  正如會議中所指出的,當下的主要問題,並非缺少規章制度和便民措施,關鍵在於落實上出了問題。隨著制度的嚴密和技術舉措的革新,民眾辦事跑東跑西的時代早該終結了,可尷尬的現實卻是,各種門檻已然成為民眾辦事路上的羈絆。比如“北漂小伙兒辦護照返鄉6次”的辦證囧途被央視曝光後,問題迅速得到解決。這足以說明,如果相關部門和人員恪盡職守、依照程序辦事,民眾辦事還是可以很順暢快捷的。
  因而,民眾辦事難,並非難在規章制度和程序上,而是難在與某些傲慢與懶惰的辦事機構以及辦事人員的周旋上。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,那也就意味著設計好的制度規章和便民措施能夠真正落地,也意味著民眾能夠真正在服務中享受到便利。
  治理“四難”頑疾,提升公共服務品質,歸根結底,需要有效且長效的履職監督機制。讓辦事機構及工作人員接受更加廣泛的監督,而不是局限於對上級負責,權力在陽光下運行,才能夠擯棄任性和意氣,從而走上依法辦事、依程序辦事的軌道。也只有這樣,各種損傷權力公信的刁難才不會頻繁出現。當然,除了監督,凌厲的問責也很重要,只有讓那些刁難辦事民眾的機構和人員付出代價,服務過程中的傲慢症和冷漠症才能夠得到根治。
  公安部此番鐵腕治“四難”,主要針對的是辦戶口、辦證中頻繁出現的刁難辦事民眾行為。顯然,這是對民意富有誠意的反饋。並且,從會議中所投射出來的信息看,解決廣大群眾反映強烈的辦戶口難、辦證難問題,僅僅是作為改進作風的突破口,想必再往後,無論是治理整改推進的廣度、幅度以及深度上,都會有所體現。治理亂象宜用重典,“辦戶口時刁難民眾者一律停職追責”,勢必將對那些無視職責和規則的機構和人員產生威懾作用。當然,除此之外,還應該為這種問責建立長效機制和常態監督。
  將權力關進籠子,辦事的民眾才能少碰釘子;以問責和監督對辦事機構和人員多一些約束,那麼民眾辦事時便能少些刁難,多些便利。  (原標題:將權力關進籠子,民眾就少碰釘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h12dhjmj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